却步《瓦尔登湖》
很早就听闻世界经典著作《瓦尔登湖》的美名,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以一种敬畏和期待的心情去翻开第一页的。真正开始阅读之前,也了解过它的基本背景是梭罗到瓦尔登湖畔搭建自己的小屋,度过清贫寡欲的生活。然而实际沉浸到文字中,才发现自己前面所有的预料和期盼,都是虚无的。
我读的是王义国的译文版本,序言里介绍到梭罗的文章风格“雍容华贵”,这减少了我去阅读英文版瓦尔登湖的冲动,毕竟自己的英文水平有限。反过来,又对这译文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可以通过读它来领略到大师的思想境界之一二。第前两章内容里,梭罗描述了一部分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升华,阐述了选择这种生活的目的与动机。这种生活离我们比较远,自然而然带入就会觉得它会高尚,这也或许是一个哲学家想要通过文字表达的东西。然而越到后面,我阅读的速度就慢了下来。刚开始还会拿着笔,勾画出那些从生活细节引申出来的思想、观点。正因为这样清贫的生活单调乏味,没有太多可描述了东西,导致更多的内容只能靠凭空去想象来填充。于是,这位哲学家思绪跳跃、健步如飞,而那些文字对面的这位读者苦不堪言。看着都是一些自己能看懂的字,组合起来的句子生涩难懂,段落之间没有逻辑上的关联。于是,这位读者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一边看着那些孤零零的文字,脑子里想的东西已经远上云霄。到一会儿目光焦点再次回到白纸上,我已经完全不能定位到历史位置,一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从段落的第一句开始找续读的地方这个过程。手上拿的那支笔再也没有能力跟随这位哲学家的脚步,我也选择在浪费若干时间之后永远地合上这本书。
现实是,在对这本书的阅读感受上我并不孤单,大部分网友们的反应如出一辙:晦涩难懂。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被那些冰冷的文字生生给拉开。一些人在讨论译者的问题,包括对照着英文原文与中文对照,找出其中翻译得不合适的地方。这是一方面,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梭罗写这本书所面向的对象本来就不是普适的大众读者。文中对各种古典名著、神话故事等的旁征博引,无不让人感叹作者的学富五车,这是大家公认的。思想家要表达出来的对社会的更整体的观点,却只是那拥些有类似想法、或者有意愿去接触和了解这些观点的人能认同的。我想要去深山里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吗?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对作者陶醉于自己这种我认为枯燥无味、想入非非的生活产生厌恶。“既然能够吃面包喝水维持生计,就不要强迫自己去劳作,辛辛苦苦将生活质量提高,而这样的辛苦又需要更好的生活质量去支持。”这种安于现状甚至于不思进取的想法,我是不敢苟同的。归根结底,我不是一个哲学家,只拥有仰慕哲学家的平凡之心。
最后,我想讨论一下“放弃”这件事情。放弃,是一个贬义词,放到谁身上都会感觉有些许的可惜和遗憾。跟生活中的其它事情一样,阅读也需要有阅读的方法,应该放弃的时候就该义无反顾。《瓦尔登湖》这本书,我大概看了三分之二吧,但是现在我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星星点点。当我内心里是在抗拒阅读的时候,所有阅读的动作都不能叫阅读了。心中还会有一些对自己的疑惑:到底是什么让我没有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去与作者感同身受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都不重要了,选择放弃之后就不需要对这个选择找出充分的理由。只要在合上书,写下这篇从入门到放弃时,心里是一种坦然、一种释放,那我觉得我的选择就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