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社交产品“多闪”
2018年1月15日,马桶MT、多闪、聊天宝三款社交应用聚集在同一天进行了发布,舆论噱头表示它们将对日活十亿的微信霸主地位发起冲击。审视这种不负责任的评论人的言论,会觉得能说出这种话的媒体完全没有责任感:不经过思考,通过骇人听闻的结论来夸大一件事情的影响程度,勾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以及过分的期待。这也是我对现有的互联网自媒体欣欣向荣表面下,专业程度及价值缺失的吐槽。回归主题,主打视频社交的“多闪”能够被接受到什么程度,从我的角度给出一些分析。
社交分类
人们使用社交应用进行交际主要有两个目的:
- 保持联系:从陌生人发展到互相认识、甚至到亲密关系,对个人或者群体,保持联系都是一个必要条件。只要我们之间的联系没有断开,那么就会有更多可能发生其它形式的互动。
- 信息交换: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者单纯地注明自己的存在,或者引起他人的社交行为而进行信息的交换。这里就包含了多种形式了,如自己的生活动态、兴趣爱好、观点想法等。
社交产品的设计也要面向这两个目的,让人们保持联系一是要维持具有现实生活中强连接关系的个人,另一方面是要把原来连接已经弱化或是没有连接的人之间的联系恢复。是从强连接关系出发,鼓励用户进行信息交换;还是通过信息交换,建立对象之间的关系,这区分了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
熟人社交
作为熟人社交,首先得获取到人们现实之间的强连接关系,这往往都是建立在另外一个社交工具之上的。拿微信为例,注册微信可以通过腾讯QQ、手机号,这都是在微信出现之前保持人与人之间联系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获取到的强连接替代了原工具:因为通过引导用户进行信息交换,强化连接的同时,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种类的信息交换渠道。这里提一下为什么“宣战微信”的说法不负责,现在的微信在保持联系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把这些稳定的用户转移到其它平台上重建关系,对于用户来说也是需要成本的;这就需要产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特性,让用户愿意去付出这样的成本。反过来,产品也需要付出更多成本帮助用户,这对于产品自己来说也是风险巨大的。
陌生人社交
对比熟人社交,陌生人之间往往通过某种信息交换:陌陌通过自身优势交换欲望、豆瓣通过兴趣爱好交换感同身受;然后或者建立弱连接关系,或者进一步发展。一个尴尬的地方在于,进一步发展到强连接意味着我接纳你成为我的熟人,此时用户就有向其它工具转移的倾向。所以,陌生人社交工具的设计需要更注重一个度: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这个领域下的社交我最擅长,其它领域的社交我不插足。
“多闪”的闪与迷
联系的建立
从发布时就讲了,“多闪”是一款熟人社交产品,那么从头开始的熟人社交如何建立联系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背景,抖音用户分享有趣的视频给熟人,如果通过微信分享是会直接被屏蔽掉的;只有通过分享的链接打开浏览器才能看到。因此,多闪与抖音密不可分,也背负着抖音互联的使命;同时也有一个裸露的现实,没法利用现有最强连接的社交工具。如果允许读取通讯录的话,通过手机号与抖音号的绑定关系,的确可以减少用户建立联系的成本。但是,不得不说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真正的亲密关系,的确是走投无路了。
视频社交
带着短视频基因的多闪,要用视频作为信息交换的介质,这样的想法我是持肯定态度的。不做的事情是所有强弱连接关系,甚至单次连接关系保留在平台上;要做的是只保留最亲密,与想要通过视频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的对方之间的关系。然而,更进一步的事情是,仅仅通过随拍是否能够让这些亲密关系得到充分的固定:拍视频的精彩程度还是因人而异的,是否需要通过引导用户去拍摄生活中的一个具体场景,让普通人也能够在指引下分享出有趣的生活状态。
七十二小时的有效期保证了生活状态的新鲜度,足迹对于最亲密关系圈里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这一切都建立在产品经理所说的“最亲密”这个基础之上。而也正因为这样的限制,这个社交产品最终的受众到底有多大仍然未知,甚至后面是否会发展到关系分组、视频分组可见这样的地步?
“世界”这个功能让我很迷惑:既然做的是熟人社交,那么给我推荐的别人的随拍应该是我可能认识的人。现在的“世界”里仿佛鱼龙混杂,再退一步,我希望这里面是一些优质的、能够引导用户去模仿的随拍。如果我的随拍要分享到世界里,那我为何不用可以被赞、被评论的抖音去发呢?
结语
从我的角度看“多闪”这款社交产品,它具有字节跳动的短视频基因,意欲打破竞争对手的限制策略。起步还会有重重困难,但是整个产品的出发点是合理且有市场的,后面还需要更多精细化的运营发展下去。羡慕并钦佩跟我差不多大的产品经理小姐姐,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