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吗?

 思考    社交产品 观点    2019-01-28

前面讨论了一系列社交产品发布的背景下,我对“多闪”这款短视频社交产品的看法。回头看看整篇文章,虽然在一些边角的地方表达了我的困惑和不解,但是整体上态度很正面、很乐观。最近,抖音用户使用微信进行登录功能被限制,微信对各大公司产品的春节抢红包分享链接的屏蔽,让头条与腾讯之间的舆论战愈演愈烈:前者控诉竞争对手利用垄断经营损害用户利益,后者通过舆论指责前者利用微信关系隐私数据。

用户的信息来源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媒体机构都不会掺杂偏向性在里面,毕竟两方得罪了谁都不好受。这时,自媒体就充当了前线冲锋陷阵的舆论号兵,这很自然地左右着两个公司在用户眼中的形象。那些接收到更多的某一方的负面评价的用户,自然会倒向它的对手一方。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场舆论战就当看看热闹,有的人在评论区凑个字数,有的再拿拿五毛就结束了,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其他一些“不够普通”的人,向外表达的观点似乎只是内心真实所想的皮毛。

信息来源的影响

“多闪”这个产品来自字节跳动,长期使用今日头条看新闻的话,接收到的推送百分百的是对这个产品的期待,甚至还会以贬低其他两个同一天发布的应用的方式,来抬高这个产品。我对于这种软文的方式是极其厌恶的,但是我抵御不了这些软文对我的影响。它们不断地映入我的眼帘,一些“爆炸性”的字眼、符号又很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脑袋里,似乎我不用读就知道其内容的大概。

这样的信息已经被做了一次加工之后,后面表达出来的往往都会带着这些痕迹;接收到这样的信息越多,痕迹就越明显。就跟两个人相处很久,思考的模式都会很相似,甚至都会长得很有夫妻相一样 😃 其实两方各自持有观点的人都一样,如果能够多接触一些不同的观点,更加开放,两种思想在脑海里不会那样泾渭分明,而是经过中和之后引发更深层次的探讨。

利益相关

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对于公司发布的产品自然会有很高的期待,毕竟自己的工作内容也对它有贡献。我有师兄、同学在微信工作的,他们会分享一些立场偏向自己公司的公众号发文,当我看到这样的文章时内心是很难受的。但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也不会发不利于他们的观点文章出来,而我也不会把他们的文章发到我的圈里,因为我是利益相关者。

我期待着做出贡献的产品能够发展得很好,这样我的付出获得的间接回报能让自己感到满足。同时,如果这款产品能够发展得很好,那它带给公司的收益也会间接反映到福利上。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辱感,能够让成员在外人面前表现得自信。当然,如果某个人觉得产品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痛点,是一定有必要且能够给用户带来很多好处的,那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对于社交娱乐方面来说似乎程度还不够。这样的期许,导致对于一些外部的批评声音不加思索地进行反驳,不想让它们去打破自己脑海中对于美好前景的向往。同时,我们也有责任感和意识去维护产品和公司的声誉,因为个人与集体之间往往都是互相影响的。

性格与观念

事实上,外部反馈的产品问题的确都是由一定道理的,我们也觉得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整体来看,“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让我们觉得,这些问题就应该内部解决,而在向外宣扬观点的时候就没有必要表现出一种挑剔的眼光,好像没有自信一样。人与人的性格不一样,就我自己来讲,我是不愿意提出一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的。我希望能够理解别人的出发点以及思考路径;在那些可以理解但是与自己所想的矛盾的地方,就直接省略掉不提出来,这似乎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来自外部信息的影响与自我意识的混合,加上利益相关的考量,让我在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的时候会有意隐瞒、回避。这可能也是人之常情吧,希望自己在思考事情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一些,不被外部的冷暖蒙蔽,在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聆听到心里的真实声音。